连篇累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

时间:2025-10-30 23:33:25
连篇累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

连篇累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

在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大家对成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,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篇累牍的历史典故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出处:

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;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
典故

隋朝时期,治书侍御史李谔能言善辩,文章也写得很精彩。他发现六朝以来,人们写起文章来,通常只追求辞藻的华丽,文章的内容却空洞无物,于是他就想上一道奏章给隋文帝,请求天子亲自下诏,改变形式主义的文风。

其实隋文帝也对形式主义的文风感到讨厌。他在处理政务时,看到大臣们的奏章虽然华丽好看,却不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。他想到,当初南北朝时,北朝的文风比南朝的文风好一点儿,所以北朝政治稳固,而南朝帝王国破家亡,可见政治腐败与浮华的文风有很大关系。形式主义的`文风,真是误国误民啊!

李谔伏案疾书,很快就写成了《请正文体书》,呈给隋文帝,请求认真审阅。奏章从魏武帝、文帝、明帝说起,说他们只注重修饰文章的雕虫小技,而不深入研究为君之道,使得后世国家衰弱,天下大乱。

奏章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意思是说一篇篇的文章,一箱箱案卷,说来说去,说的都是吟风弄月的内容,真是累赘冗长,一点儿意思都没有。

隋文帝看了这篇文章,觉得甚合心意,心想形式主义的文风害人不浅,大家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,都追逐华而不实的东西,这样对大隋江山只有害处,没有好处。于是,他真的听从李谔的意见,颁布政令,要求各级官吏改变文风。

拓展延伸

【释义】

累:重叠,堆积;牍:古代 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冗长。(多为贬义)

【示例】

1、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学诗有三节:“其初不识好恶,~,肆笔而成。”

2、续范亭《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》:“中山遗教,~。”

3、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》:“对于国民党则敢于~,呶呶不休,劝其降顺。”

《连篇累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