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端午节作文合集八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,调节自己的心情。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作文9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插艾叶吗?让我来告诉你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吧!唐朝末年,兵荒马乱。人心惶惶,大将军黄巢即将起义推翻唐朝。头天晚上,黄巢去探察地形时,看见人群中一位妇女,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,怀里却抱着一个大孩子。黄巢心里很纳闷,就上前问道:“你为什么牵着小孩子却抱着一个大孩子?”妇女答道:“因为,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,小孩子是我自己的儿子,万一逃难时,小的走丢了也就自独伤心罢了。大孩子却万万不可丢弃!”黄巢深受感动,他连声说:“大嫂,为了避免你有杀身之祸,所以你今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,这样那些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了。”好心的大嫂听了这话,回城连忙告诉所有的村民们,叫他们在门上挂上艾叶,这样就不会有杀身之祸了。刚好第二天端午节,黄巢带领部队杀进县城,看见各家各户都挂上了艾叶,黄巢怕失言伤了那位大嫂,就命令部队绕道行走了!于是,全城平安无事。同学们,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叶了吧!传说它还有除妖辟邪保平安的功效呢!
端午节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节日。一到端午,大街上就会围得水泄不通,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。农历五月初五到了,家家都包起了粽子。粽子是用胶枣、糯米、黄豆等五谷杂粮包裹而成。这仿佛不是一个粽子,而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了。我们家也包起了粽子,但是粽子馅种类繁多。例如:豆沙、猪肉、水果,有的还有硬币哩!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20个粽子。这虽然很辛苦,但是我们仍感觉是甜的。
关于端午节,还有一个令人悲伤的来历:爱国诗人屈原遭到小人的栽赃陷害,被昏庸的楚王放逐到江南地带。他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,悲恨交加、心如刀割,抱石投身汨罗江。百姓们为了纪念他,将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。听了这个来历,我为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感到惋惜与敬佩;对昏庸的楚王感到可怜与愤怒;对小人的奸诈感到火冒三丈。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,但是最有趣的莫过于划龙舟了。宽阔的大河上,数十条龙舟停滞在河上。鼓一响,色泽艳丽的龙舟好像气势汹汹的士兵,充满了斗志。舟上的壮汉们卖力地划,岸边的人们嘶着喉咙喊。加油声、喝彩声交织成一片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、快乐的笑容。
端午节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,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久远。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也叫端阳节,还叫重五节,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,是祭典龙神的日子。还是一个清洁卫生的日子,也是一个避邢驱恶的日子,是我们中国民族特别重视的日子。
我们每到这天都要吃粽子,粽子是由红枣、大米、粽叶,人们把粽子包成多面三角形,包粽子前人们把红枣、大米、粽叶泡在水里,吃的时候甜津津的,小女孩们边跳皮筋,边唱着儿歌“五月五,是端阳,插艾叶,戴香囊,吃粽子……”,随着我的成长,我懂了吃粽子还有意义呢: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。人们把粽子投进江河,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,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,还要用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,手腕或足踝上,人们称为长命缕,这也是母亲对儿女们的爱,大人们还要在门口插上一支艾草,打扫房间,听大人们说是为了避邢,语气说是避邢,实际上不如我们用科学的知识说夏天是水虫害虫的多害季节,是为了防止疾病。我国南方赛龙舟的时候,男人们头上扎上五彩的带子,一边划浆,一边叫,谁赢了就说明他这年有好运气。
五月初五是端端正正的两个五,正是五笔写成的,端午节和元宵节、春节、中秋节一样,每到这些节日,人们都会高高兴兴的。这些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日子,但最兴奋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,你看我们跳着,唱着“五月五,是端阳,插艾叶,戴香囊,吃粽子,撒白糖,龙船下水喜洋洋”。
农历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节日——端午节。在这一天,人们要插艾叶,吃粽子,赛龙舟,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我的家乡云霄也保留了这样的习俗。
每到端午,奶奶总要包上很多的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福,粽子的模样玲珑可爱,味道更是香甜可口,糯米的浓香夹杂着淡淡的竹叶香,香气四溢,咬一口,含在嘴里,越嚼越有滋味。
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,看赛龙舟也是一大美事。为看龙舟赛,每次我都早早等在江边,不想错过精彩的`场面,而江边也早已是人山人海,宽阔的漳江,十多条彩绘的龙舟时刻准备出发,比赛在人们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。鼓声响起,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,在江上来去如飞。整条江边“加油,加油”的声音响彻云霄,龙舟上的赛手们也不辜负众望,用力地划呀划呀,嘴里还不停地念着“嘿哟嘿哟”一时间,加油声、锣鼓声、鞭炮声此起彼伏,在江面上回荡,震耳欲聋。两只龙舟越来越近,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,“四号加油,九号漏油”我大喊着,“耶,四号龙舟赢啦!”我欢呼雀跃。
今年的端午即将到来,我期待着。
“五月五,是端阳。插艾叶,戴香囊。吃粽子,撒白糖。龙舟下水喜洋洋。”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的儿歌吗?告诉你们吧,这是端午的儿歌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又称端阳节、重五节。端午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,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。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,真的很巧,他们两个都在五月初五这天去世,伍子胥是被吴王杀害的,而屈原是自己投汨罗江而死。不管是为了纪念谁,端午节习俗沿袭到了今天。
当然,南北方的习俗还各不相同呢!我们南方人过端午节要吃“五黄”:黄鱼、黄瓜、咸鸭蛋黄、黄豆瓣包的粽子、雄黄酒。我还知道无论南北方,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“王”字,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。
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习俗吧。外婆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包粽子,煮咸鸭蛋;端午当天,外公外婆会在门上插艾叶,熏艾草,外公告诉我,这样做夏天就不会有蚊虫咬了。端午时分也是杨梅成熟的时节,我们家乡许多人会在这个时节纷纷上山采摘杨梅。酸甜多汁的杨梅个个都红得发紫,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一到我家就成为外婆酿酒的好材料,据说杨梅酒可以治肚子疼。
好了,现在你们了解端午了吗?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哦!
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也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,那我们来介绍一下屈原吧:屈原,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,影响深远。因此,端午节也称诗人节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情很悲痛,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最后一篇诗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而死,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 屈原死后,许多人往江里扔米饭团和肉包裹在一起的食物,请鱼虾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,吃人们扔的食物,所以每年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今年的6月6日,又是端午节了。我的妈妈不会包粽子,但是每年的端午我们都会买各种各样的粽子来吃。现在粽子的种类多了,有肉馅的、有红枣的、还有红豆的,超市里都有。过去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,知道肉的咸粽子味道好,可是在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后,我知道粽子的含义是纪念那个宁可失去生命,也不愿做别人的奴隶的诗人----屈原。那么,我吃下的不仅仅是粽子,更是在感受爱国主义精神。如果有一天,我的祖国受到侵略时,我会奋力抵抗,将侵略者赶出去,用我的生命来保护祖国!
清早,我打开日历。一看,今天是端午节,我穿上衣服,走进厨房。啊!一股香气扑鼻而来。我好奇地问妈妈:“妈妈,端午节由什么来的呢?”
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:“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叫屈原,他非常爱国,有一天,屈原听说国家又打败仗了,于是就跳江了。之后,人们把米团投入江中,让鱼虾不再吃屈原的遗体。从那以后人们就把米团里放进自己喜欢的口味,用芦苇的叶子包上,用绳子捆上,这样就成了粽子。同时人们也要赛龙舟。”
我又问了:“妈妈,那端午节要干什么呢?”
她又对我说:“在这里面就有呀!我们要吃香甜的粽子,赛好玩的龙舟,喝好喝的雄黄酒,当然,我们南方人也要吃‘五黄’”。
我又询问妈妈:“那五黄是什么呢”?
妈妈说:“五黄要吃五个东西。第一个是黄鱼,第二个是黄瓜,第三个是咸鸭蛋黄,第四个是黄豆粽子,第五个是雄黄酒吧”。
听妈妈这样一说,我又长了不少的知识呢!
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每到端午节都要举行庆祝活动,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,主要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在端午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开始包起各种口味的粽子,有咸肉的,红枣的,豆沙的,好吃极了!老奶奶们还把鸡蛋染成红色,发给小朋友以表示喜庆。妈妈拿出了彩布,香粉,五彩丝线和针,手把手地叫我缝了一个五彩香包,漂亮极了!这一天还要举行精彩激烈的赛龙舟活动,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湖边,兴致勃勃地观看赛龙舟,场面热闹非凡,到处呈现一片节日的气氛。我爱中国传统文化——端午节!
文档为doc格式